【認識疾病】了解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」(glioblastoma multiforme)的症狀及治療方法。

專科資訊 - 腫瘤科及放射診斷

5,794

連登紅人「媽咪麵」近日在個人社交網透露五月時發現腦內生膠質瘤,六月初病情惡化及昏迷後進行手術,順利切除大部份腫瘤;媽咪麵表示,手術後收到醫院報告證實確診末期腦癌,唯有發起眾籌、嘗試新的冶療方法。

據知,腦癌在香港並非常見的癌症,但其症狀難被察覺,膠質母細胞瘤生長速度迅速、復發率高,通常會在診斷後的 15 個月內死亡,死亡率高。到底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是甚麼?患者會有何治療方法?

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是甚麼?

腦癌通常可分為「原發性腦癌」及「轉移性腦腫瘤」,而最常見的原發性腦癌是「星形膠質瘤」,這類腫瘤的形成源於星形細胞不正常的生長而起,惡性腫瘤在原本位置不斷長大及增生。星形膠質瘤可分為四級,第一級是最早期,性質較溫和,而第四級是指晚期,高度惡性腫瘤,名為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」(Glioblastoma Multiforme,GBM)。GBM 的生長速度異常迅速,能伸延到腫瘤以外遠距離的組織,單靠手術切除難以根治,術後必須配合放射治療和化療。儘管如此,GBM 的復發率高,一般病人確診後一年會身亡。

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常見症狀

GBM 的症狀會根據腦腫瘤的位置而異,但患者通常會出現以下情況:

  • 持續頭痛
  • 視力模糊或有重影
  • 嘔吐
  • 食慾不振
  • 情緒和個性變化
  • 思考和學習能力變化
  • 癲癇發作
  • 言語困難

本地的患病率

據香港神經外科學會進行的統計顯示,2009 年本港腦腫瘤的新症約有 1,000 宗,其中 70 宗為「惡性膠質瘤」,200 宗為「轉移性腦腫瘤」。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顯示,每年本港腦癌及神經腫瘤的新症有 200 多宗,死亡個案 100 多宗。在 0 至 19 歲人士中較為常見,分別佔據該年齡組別男性的第四位和女性的第三位,「原發性腦腫瘤」在本港 0 至 19 歲以下人士中是常見癌症。

  • 免疫治療成晚期頭頸癌患者新治療選擇

  • 可選3種治療方案

    1. 外科手術

    外科手術的主要目的是在不損傷正常神經功能的情況下,將腫瘤盡量完全切除。不過 GBM 與正常腦組織的邊界不清,又要保留重要神經構造,因此難以徹底清除腫瘤。雖然術後極易復發,但通過清除腫瘤可以延長患者生命並改善剩餘生命的質量。

    2. 放射治療

    進行放射治療(radiation therapy)的目的是選擇性殺死其餘的腫瘤細胞,但因為 GBM 這類腫瘤沒有清晰的邊界,進行放射治療會有額外困難,有機會對健康和正常組織造成損害。到下一次治療時,大多正常細胞已修復損傷,但腫瘤組織尚未修復;重複此過程共 10 至 30 次療程,通常每天一次,每週五天;取決於腫瘤的類型。與單做手術相比,放射治療法會提供改善的病情結果和更長的生存率。

    3. 化療

    患者會服用殺死腫瘤細胞的特殊藥物,替莫唑胺類(temozolomide)藥物是 GBM 當前的化療標準。通常患者在放射治療進行 6 至12 個週期每日服藥,每個週期持續28天,每個週期的前五天服食替莫唑胺,然後休息 23 天。儘管化療的目標是長期控制腫瘤,但只有約 20% 的患者成功控制病情。

    4. 其他治療

    由於外科手術、放射治療和化療都不太可能長期緩解 GBM 病情,因此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使用創新療法,其中包括與疫苗結合使用的基因治療、高度集中的放射治療、免疫治療等。值得留意的是,儘管其中一些研究性療法為癌友帶來希望,但過去三十年來採用的最有效療法,已將患者的中位存活率大大改善。

     

    Source:HKIOCHKACSAANS媽咪麵 Facebook

   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‧思維

   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: 
    http://bit.ly/2sm3Zve

   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:
    http://bit.ly/2Fd1JPu

    FACEBOOK
    HOT PI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