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英國研究】隔離期間易出現奇怪情緒 決策者應謹慎考慮隔離時間的長短

醫療頭條

321

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最近在本地酒店隔離21天,第一次親身感受到經歷失去自由的滋味。他以往因工作關係會定期巡查監囚,所以知道監囚每天都有機會到室外活動,而隔離則嚴禁踏出房間半步,看似性質一樣但發現兩者原來是有著天淵之別。他亦表示每天在禁室過着刻板的生活,是順便磨練EQ 的好機會。

在2020年3月14日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《刺針》(The Lancet),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(King’s College London) 心理醫學系薩曼莎·K·布魯克斯(Samantha K Brooks) 博士及其團隊撰寫的研究報告表明,曾接受長時間隔離措施的人,包括居民與醫院員工,都有機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,PTSD,又稱創傷後遺症)、抑鬱、憤怒等症狀。他們需與親人分離、失去自由,是一種不愉快的經歷,導致出現長期的負面心理影響。該報告指出,隔離時間愈長,心理健康狀況愈差,特別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、迴避行為和憤怒。隔離超過10天的人與隔離少於10天的人相比,會明顯有更高的機會出現創傷後遺症症狀;被隔離兒童的平均創傷後壓力分數更是未隔離兒童的4倍。

該研究報告在最後指出,隔離的心理影響是廣泛並且長遠,但不是指不應實行強制隔離檢疫,而是希望各界在推行隔離檢疫措施的同時,也要關注受檢者的心理健康。決策者應謹慎考慮隔離時間的長短,只在極端情況下才考慮更改持續時間。公共衛生官員亦應提供明確的隔離理由和有關協議的信息,並確保有足夠的基本用品及食物供應。

資料來源:The Lancet

  • 照顧者悲歌|九龍塘老人命案以老護老再生悲劇!84歲丈夫患腦退化行動不便、71歲妻子涉嫌謀殺被捕

  •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: 
    http://bit.ly/2sm3Zve

   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:
    http://bit.ly/2Fd1JPu

    FACEBOOK
    HOT PI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