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假日心臟症候群】時逢大時大節飲酒狂歡 專家警告可能對心臟有長遠影響

醫療頭條

253

時逢聖誕、除夕元旦及農曆新年等大時大節,不少人都會盡情飲酒狂歡,但原來這有可能對心臟造成長遠影響,有專家更將之稱為「假日心臟症候群」(holiday heart syndrome);英國西敏寺大學(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)化學病理學高級講師David Gaze,上月23日就在學術平台《The Conversation》上撰文講解這種特別病症,並奉勸民眾衡量身體情況,切忌過量飲酒。

「假日心臟症候群」是在1978年由美國羅格斯大學(Rutgers University)新澤西醫學院(New Jersey Medical School)的研究人員首次提出,其病徵包括心律不整、胸口翳悶、心跳節奏不如平常等,嚴重有可能引致心臟病發;專家發現這種情況通常會在假期之間出現,因此而得名。美國醫生會較多使用這醫學用語,但在其他國家則被稱為「酒精誘發性心律不整」(alcohol-induced atrial arrhythmia)。

David Gaze表示,科學家仍未知「假日心臟症候群」有多普遍,因為很多人都對一時的心律失調(心房顫動,Atrial Fibrillation)不以為然,不會主動求醫,故難以取得數據。30歲以下的年輕人較少有心律不整的問題,而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(Université de Montréal)在2018年就發表了一篇專門分析年輕個案的研究報告,發現患者多數有濫藥或肥胖問題,惟最主要的成因仍是暴飲(binge drinking);丹麥「哥本哈根市心臟研究報告」(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)則於2005年發表研究指,在1.65萬人中找出逾1,000宗心律不整個案,當中約5%案例是由飲酒過量引致,而酗酒者病發風險比常人高約1.5倍。

醫學家目前仍未清楚為何飲酒會更易導致心律不整,且未有足夠資訊分析遺傳基因、酒精類型、飲酒速度等因素對該症狀的影響。現時醫學界提出了幾個假設:一是酒精會干擾心臟的神經傳導(nerve conduction),改變心臟肌肉的神經信號傳遞頻率;二是酒精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,繼而打亂心跳節奏;亦有學者指出,攝取酒精後,血液中的脂肪酸水平會上升,繼而影響心臟跳動的頻率;另外有說法則指酒精代謝成為乙醛(acetaldehyde)時,會增加肌肉不正常收縮的頻率。

David Gaze說,幸好戒酒通常都可以解決「假日心臟症候群」,如果患者沒有其他心臟毛病,應該不會構成長遠損害,並奉勸民眾衡量身體情況,切忌過量飲酒。

  • 疫苗風險|阿斯利康首承認:新冠疫苗可致血栓!51宗受害者入稟,面臨至少10億索償

  • 資料來源:《The Conversation》

   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·思維

   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: 
    http://bit.ly/2sm3Zve

   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:
    http://bit.ly/2Fd1JPu

    FACEBOOK
    HOT PI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