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藥物小百科】了解各款藥丸種類,到底藥丸和膠囊是如何發揮藥效?

醫學新知

25,891

對一般民眾來說,藥物可依「使用方式」分類,分別為口服藥、外用藥及注射劑,常見的口服藥又分為錠劑、膠囊劑;外用藥則為軟膏劑、貼布及栓劑。但為何不同治療成分要分別做成不同的藥錠?顏色、外觀、大小各有什麼不同?

錠劑
錠劑(tablet)是藥袋中最常見到款式,混合好的藥粉進入壓錠機器自上方的漏斗滑落,藉由設計模具的形狀可決定藥錠外觀、大小,再透過機器的充填、擠壓、出模迴轉的製造歷程,便可於短時間內製造出數以萬計的相同錠片,生產快速、容易製造與使用方便的許多優點,讓錠劑成為最常見的口服藥物種類,而透過不同特性的錠衣,更細分了錠劑的種類:
1.素錠:藥粉直接壓製成型,就像無穿衣的藥錠,外層沒有保護層,有效成分直接暴露,錠片的顏色就是藥粉的原色。
Photo from Google
2.膜衣錠:藥粉壓製成型後,外層僅由一層高分子聚合物的薄膜外衣所包覆,通常以噴霧的方式將高分子聚合物噴覆至藥錠上,接著利用高溫烘乾,形成不透光或不透水的彈性外膜,可遮蔽藥物苦味或不良的氣味,藉由選擇特殊的膜衣材料也具有防潮特性,能防止藥物於外觀或組成產生變質,有利於藥物保存。
Photo from Google
3.糖衣錠:藥粉壓製成型後,接下來進入與膜衣錠相似的製造過程,不同的是,外膜是由數層的糖(sucrose)包覆,成型後的藥錠在大圓釜中翻動,經歷多次以糖漿潑覆與烘乾過程,將糖液層層包覆至藥錠上形成糖衣膜,苦口的良藥逐漸轉變為光亮可人的糖錠,外層的糖可有效遮蓋藥物本身的苦味及氣味,是一般使用者接受度最高的藥錠種類。
Photo from Google
4.膠囊:製造過程及外觀幾乎與膜衣錠相同,只是這些包覆於外層的聚合物具有抗酸的特性,可以保護藥品在胃部的極酸性環境中不溶解,直到藥物進入到酸鹼值較高的腸道環境中才開始溶解。腸衣錠能提供完整保護,讓藥品通過胃酸考驗,也因為外膜保護作用,能延緩藥物的起始釋放時間。

對於在酸性環境中不穩定的藥物成份,若採用腸衣膜設計則使藥品能完整地通過胃,抵達十二指腸、小腸後才開始釋放,避免被胃酸破壞,也可降低對胃的刺激性。腸衣錠的外膜須保持完整才有保護藥品不被胃酸破壞的效果,所以服用時腸衣錠不可撥半或磨碎使用,否則保護層被破壞後將影響藥物療效。

Photo from Google
自行磨碎藥丸會否影響藥效?
部份藥物表面有特殊塗層,可保護胃部或避免藥丸遭胃酸侵蝕,胡亂磨碎會影響藥效,因此不建議磨碎藥丸。切開藥丸是較可取的做法,一般藥丸如中間有橫紋,代表可以切開一半;

但需要留意並非所有藥丸皆宜切碎,特別是長效藥,如藥丸上有SR(持續釋放)、LA(長效)或XR(延長釋放)等字母,便不宜將藥丸分割,恐防影響藥效。

此外,賀爾蒙藥物及口服抗癌藥亦不宜切碎,以免過程中有機會污染家居環境。但有部份口服抗癌藥物可放入清水裡溶解後飲用,為安全起見,請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後,再自行處理。

可否打開膠囊,倒出藥粉直接服用?
膠囊型藥物主要設計是為逐漸釋放藥物成分,以維持一定藥效,同時具有不讓藥粉傷害食道的功能。當我們服用之後,約15分鐘自然就會溶化,釋出藥物成分。但我們打開膠囊的話,不但無法發揮藥效,更可能傷及食道。

  • 財富=健康丨有錢人中風死亡率較低?瑞典研究:富者比低收入者中風死亡率少三分之一

  • 膠囊可分為軟殼、硬殼兩種:前者內裝液體,後者則裝藥粉。不論哪款,服用時宜配冷水,避免喝熱水以免膠囊外殼太快融化。

    也要注意,服用膠囊遇水後會變得有黏性,如果水喝得不夠多,很容易卡在食道,出現異物感。此時應大量飲用凍牛奶或冰水等,以舒緩不適症狀。

    Source: 《趨勢贏家特別版-破解醫學迷思86問》

    Text by Medical Inspire

   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: 
    http://bit.ly/2sm3Zve

   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:
    http://bit.ly/2Fd1JPu

    FACEBOOK
    HOT PI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