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疾病,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(EV-A71)引起。腸病毒71型引致的手足口病備受關注,是因為它較有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(如病毒性腦膜炎、腦炎、類小兒麻痺癱瘓等),甚至死亡。在香港,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由初夏至秋季,亦有機會於冬季出現小高峰。
手足口病一直都沒有藥物可作治療,只可以輔助藥物紓緩徵狀,以紓緩發燒和口腔潰瘍引致的痛楚。不過,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花了5年半時間,終發現該病毒的致病原理,望可藉此研發出新藥,真正治療手足口病。
研究團隊發現腸病毒71型(EV-A71)可利用受體「人類色氨酸-tRNA合成酶(hWARS)」進入細胞,引致感染。他們發現若夾碎相應的mRNA,可減少細胞產生蛋白 hWARS 的數量,令病毒無法透過接觸細胞表面的 hWARS 進入細胞並感染人體。團隊測試包括 EV-A71 在內的10種腸病毒,發現此舉對9種有效。
此外,團隊亦發現 EV-A71 可利用身體的炎症反應擴散。帶領研究團隊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,人體感染病毒會出現炎症反應,同時會產生「干擾素-γ」(IFN-γ)以抑制炎症,惟干擾素會刺激細胞製造更多 hWARS,反而引致更多細胞受病毒感染,這亦可解釋為何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時有致命風險。
由於炎症反應會加劇病毒傳播, EV-A71 嚴重感染者可作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,以降低炎症反應。此外,團隊發現利用 hWARS 黏在病毒表面,以及利用感染 EV-A71 後產生的抗體黏在受體表面,均可阻隔病毒進入細胞,日後可循此方向研發藥物。如注入抗體到細胞表面,或會引致人體自身免疫反應,用受體黏着病毒較安全,預計7至9年後可研發出新藥物治療手足口病。
袁教授稱,過去曾一年有1至3名兒童因手足口病產生嚴重併發症死亡,他們均無長期病患或免疫系統問題,遂促成此次研究,探討EV-A71病毒致嚴重併發症的機理。
Source by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
想知道更多關於醫學新發展的資訊
【重抱健康】癱瘓五年的男子植入電極裝置,回復活動能力可行走331步。
【技術突破】美國科學家成功培養出食道的類器官,望未來協助診斷及治療相關疾病。
【醫療科技】新型NAVA呼吸機協助調整呼吸,讓早產嬰兒加快康復。
Text by Medical Inspire